文章与讲话的谋篇布局究竟是什么以及怎么办?(每日观察0048)
文/樊荣强
今天去一家公司讲口才与沟通课,开场的时候,我叫了六位学员上台展示即兴演讲。我在投影上翻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演讲者则开始两分钟的演讲。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一位演讲者的表现称得上合格,甚至几乎都很糟糕。
糟糕具体的表现,除了自信心不够、台上的声音与肢体表现欠佳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思路与内容,一言以蔽之:不知所云。具体而言,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言之无物,不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观点。二是言之无语,大都不能把两分钟讲满。三是言之无序,思路跳跃、逻辑混乱,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这里我单单说一下第三个问题。
威廉·E·布隆代尔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关于组织材料和结构一章中指出,新闻写作常犯的毛病是什么?多数编辑都会告诉你:“糟糕的组织结构。”而这糟糕的组织结构是怎么产生的呢?是记者在组织故事结构时经常忽略了三个方面,包括突出故事的焦点、合理分配素材以及建立一条能够把所有内容以最佳方式串联在一起的叙述主线。
看到这里,我真有所见略同之感。
从三年前我开讲“元写作”课程以来,我着重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三大难题:无话可写、思路飘浮、结构混乱。所谓结构混乱就是不懂得有效地谋篇布局。我关于谋篇布局的看法是,它必须解决三个问题:表达的重点、材料的取舍、叙述的顺序。这三点不正是与布隆代尔的观点完全相合吗?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怎么为文章与讲话进行谋篇布局呢?这就得要懂得“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实,任何形式的谋篇布局,都是不同“元问题”的组合。谋篇布局就这么简单!
我研究发现,最为经典的谋篇布局方法包括:空雨伞法、四圣谛法、六顶帽子法、辩证法、胡适法、SCQOR法则、ORID法则、STAR法则、FABE法则,等等。万变不离其宗,当你把三个“元问题”吃透之后,就可以融会贯通,做出各种巧妙的组合。
其实,现在流行的所谓“结构化思维”,最核心的意思,应该就是多个“元问题”的组合,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