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解释,千万不要让听众听不懂你在讲什么?(每日观察0157)
文/樊荣强
前晚的口才训练上,我让黄玲同学做开场主持。她讲了一个关于日本某抹茶品牌的故事,指出“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然后说“我们每一个来到樊老师的课堂学习口才,心在这里了,收获一定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场主持词。
我上场之后,说:“各位,知道什么是抹茶的同学举手。”10几个人只有三个人举手。我说:“黄玲同学没有解释什么是抹茶,可能大家都在想抹茶究竟是什么东西吧?”同学们点头说是的。我接着说:“这是黄玲同学故意卖的一个破绽,告诉大家,如果讲话中有一个特别的词汇听众不懂,而演讲者又不做解释,一定会破坏演讲的效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前晚的口才课程的内容就是如何为概念下定义。所谓下定义,就是对一个概念作出解释。
我们在讲话的过程中,一定会用到不少的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特定概念,但是,许多人都忽略了听众的认知水平,不对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特定概念做解释和说明,以至于听众一头雾水。
TED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的《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一书中讲了演讲的五个工具,其中之一就是解释。如果演讲中不用好解释这一工具,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演讲。
哲学丹尼尔·丹尼特在《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一书里面也讲到过“解释不足”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沟通中,许多人以为自己懂得某个东西,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懂得。但是事实上,“解释不足”往往导致演讲的背景交代不够,容易造成听众对你的思想理解的困难。
造成“解释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演讲者高估了听众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是故意的,或者故意通过那些难懂的概念标榜自己的高水平,或者出于善意,担心解释过度让听众觉得智商受到侮辱——你简直把我们当小孩对待。
我的建议是,演讲之前一定要对听众的认知水平有更多的了解,而演讲中也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其认知状况,并且对那些需要解释的概念、术语做出适当的解释。解释的方法,包括:教科书式或词典式的下定义、打比喻、举例子、做类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