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传媒需要“怀疑精神”
传媒需要“怀疑精神”
文/樊荣强
从美国能源大公司安然帝国轰然坍塌以来,美国华尔街似乎就一直没有平静过。上市公司欺诈的阴影挥之不去,此起彼伏,直至最近,又有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爆出了38亿美元的财务欺诈案,紧接着,著名的施乐公司承认的财务虚报数额更是令人震惊,美国公众对上市公司和纽约股票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一系列的大公司丑闻猛然惊醒世人——大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而让我们体味这一真理的正是传媒。从今年以来,美国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就对华尔街穷追不舍,发誓要把那些光辉身影背后的黑幕掀个底朝天。当我听闻国内媒体揭露国内证券市场出现庄家黑幕、虚报利润等丑闻时,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惊心动魄,我也为国内一些声名如雷贯耳的大公司能否承受由传媒引发的“多米诺牌效应”而捏一把汗。
在很多人的眼里,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标志、一个神话。虽然海尔的知名度很高,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但海尔只是一个企业,它的灵魂人物张瑞敏也只是一个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尔绝不可能是完美的,甚至让人担心的是,海尔可能正在犯着错误。
在美国《商业周刊》对海尔发出质疑之后,中国大陆颇有影响力的杂志《南风窗》最近发表《追问海尔神话》,并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关注。
虽然我不能将海尔与安然们等同起来,甚至不太愿意将他们摆到一起来讨论,但我不得不对《南风窗》杂志的这种怀疑精神表示敬佩。
《南风窗》在追问海尔时,发出了六个质疑:全球营业额“602亿”怎么来的?海尔股份公司在哪里?急速的产能扩张出路何在?海尔国际化还需要投入多少钱?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否还得修正?海尔为什么出现人才流失?出于某些原因,他们采用了比较“中性”的标题,而且小心奕奕地反复强调“我们还原海尔,绝非要否定海尔。”但把这一事件放在当前全球性的质疑大公司的背景下来看,无疑对海尔这个中国第一品牌具有极大震撼力。
100年前,美国新闻界曾经发起了一场“黑幕揭发”运动,记者们以其勇气和手中的笔,将美国社会的几乎所有阴暗面都加以曝光,许多社会改革也由此引发,因此美国媒体被称为黑幕的天敌。但新闻界的“耙粪意识”在“二战”后却变得弱化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媒体俨然成了金融和企业大亨的吹鼓手,并且一起制造了经济泡沫。有些媒体甚至只专注于报道肤浅的企业自我吹嘘并侧重个人人格因素,把某些恶棍描述成英雄。
在国内,媒体对大公司的怀疑精神历来都很弱化,可以说传媒普遍患有“缺钙症”,这里所谓的“钙”就是怀疑精神,就是自主意识。大多数的媒体对企业的报道历来都是所谓“正面报道”,都是肆无忌惮的恶毒吹捧,甚至有不少的媒体标榜自己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揭红”而不是“挖黑”。
在经济私欲的怂恿下,丑闻是一种必然的产物,根绝丑闻是一种不现实想法,而且事实上可怕的不是丑闻,而是丑闻由于无从曝光而成为社会“可以容忍”的“潜规则”,进而腐蚀整个社会层面的健康机体。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媒体要具有怀疑精神,充当一个强大的“耙粪者”,进而建立和保持一个良好的监督、检查、惩罚的新闻和法制环境。